“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倍蜆I是民生之本,是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石。
就業兜底保障,托舉穩穩的幸福。截至6月底,畢節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7.29萬人,已實現就業14.21萬人;全市已搬遷勞動力家庭勞動力9.66萬人,實現就業7.4萬人,就業率76.6%,已搬遷勞動力家庭實現了“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畢節市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創新推出一系列穩就業政策。
一
今年48歲的楊正群家住黔西縣洪水鎮附廓社區,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楊正群一人照顧年幼的兩個孩子、種莊稼、喂牛養豬……
楊正群之前是精準扶貧戶,社區干部知道她人勤快、能吃苦,就選聘她為村級保潔員,每月發放補貼1200元。由于她負責保潔的通組路在離家500多米遠的山腳下,每天早上6點就得起床開始忙碌。
附廓社區黨支部書記韓偉說,“她負責的路段十分干凈,她的辛苦村民們看在眼里,大家都珍惜她的勞動果實,自覺愛護路面衛生?!?
這是畢節市針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又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三無兩有”貧困勞動力情況,精準開發“十大員”就業扶貧公益專崗,扎實做好就業兜底保障工作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農村貧困勞動力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制約著畢節農村經濟發展。2018年,畢節市創新工作機制,充分整合教育部門、交通部門、林業部門等資源,充分挖掘護校、護路、護林等“10+N”個一批就業扶貧公益專崗,由各級財政“出大頭”,采取“向上級爭取一點、財政預算補貼一點、公務經費擠一點、用人單位解決一點、社會籌資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發放崗位補貼,著力解決這一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讓大多數農村人端穩“飯碗”,生活有了奔頭。
截至目前,畢節市共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7.7萬個,已招募上崗6.7萬人,預計可帶動22萬人脫貧。
“窮日子過怕了,脫貧后的生活越來越紅火,真要感謝國家政策好?!奔易∑咝顷P區撒拉溪鎮雄嘎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顧光艷一家,在2017年依靠種植業和養豬實現脫貧,但他總覺得靠天吃飯不踏實,2018年,他和妻子當上了村里的護林員和護潔員,有了穩定的工作,這才安心。
實踐證明,畢節市通過設立“十大員”崗位,組織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是最現實、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手段,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和現實抓手,助推了鄉村振興、保護了生態環境、改變了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為全市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
畢節深處烏蒙山腹地,是全省脫貧攻堅主戰場?!笆濉逼陂g,全市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2.5萬人,共建設142個安置點。
而搬出大山,離開祖祖輩輩唯一依靠的莊稼地,這30多萬人如何才能穩得住?不可置否,答案是就業。
銀山社區是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之一,白果街道在銀山社區安置點上組建黨支部。5月17日,走進社區就業扶貧車間,記者見到皮膚黝黑、身材精瘦的李本情頭戴一頂印有“黨員先鋒隊”字樣的帽子,正動作嫻熟地檢查每一個發制品。
李本情今年32歲,去年9月從赫章縣六曲河鎮搬到銀山社區?!叭ツ?1月,我還在擔心找工作的事,沒想到社區想到我們前面,及時引進企業,還邀請老師來給我們培訓。我就趕上了第一批培訓,學習制作發制品?!崩畋厩檎f,“起初,一天只能做七八個,越來越熟練后,能做十來個,一個14元,一天下來就有140元左右?!币驗槔畋厩榧夹g好,現在還是社區就業扶貧車間負責人。
交談至中午,李本情的手機響起,原來是婆婆做好了飯菜?!斑@樣的日子和過去比簡直天差地別,我和老公在家門口上班,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學,老人在家操持家務,我們回去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崩畋厩闈M臉幸福。
像這樣的扶貧車間,目前全市有121個,吸納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3179人,承載著搬遷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建立就業扶貧車間,針對搬遷戶文化素質偏低、缺乏技術等實際,畢節市以黨的建設為引領,聚焦勞務組織化體系全覆蓋、就業服務網點全覆蓋、就業服務全覆蓋、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就業和社會保障全覆蓋的“一引領六覆蓋”抓手,著力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培訓就業質量。
大方縣核桃鄉的貧困戶余云,2017年搬到奢香古鎮后,由于缺乏技能,一直沒有找到穩定的工作。2018年5月參加大方縣人社局組織的家政護工培訓班后,因表現優異被培訓學校聘為助教,月工資達4000元,工作之余,余云還承接了其他家政服務公司的勞務,月收入穩定在5000至6000元,兩項收入合計達1萬元左右,一家4口人成功脫貧。
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技能培訓39291人,促進就業25340人,初次就業創業率為64.49%;全市搬遷點上共建立勞務分公司108個、勞務合作社105個,促進搬遷勞動力有組織就業7413人……
三
“一家煮肉萬家香,黃毛豬兒嘎嘎香?!边@句關于納雍糯谷豬肉香的順口溜廣為流傳。8月25日,納雍糯谷豬正式“上線”畢節市場,有了專賣店。
糯谷豬肉香萬家,鮮為人知的是,納雍糯谷豬產業和納雍縣農牧局專業技術人員潘洪也密不可分。據介紹,潘洪帶頭在納雍縣董地鄉青山村、新華村、玉龍村、羅噶村建設4個糯谷豬養殖基地,帶動了精準貧困戶285戶1404人脫貧,每人月平均工資可達1700元。
為充分發揮事業單位人員助推脫貧攻堅作用,進一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畢節市探索事業單位人員留職留薪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為全市“打贏攻堅戰、建設示范區”注入新動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6名事業單位人員離崗領辦創辦農業發展項目147個,帶動就業人數1219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5866人。
2015年7月,畢節市出臺文件,明確了市、縣、鄉從事農業、畜牧、漁業、農機、林業、煙草、中藥材等在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可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2017年4月,拓寬了領辦創辦人員范圍,將全市除教師、醫生、公檢法司人員、各類特崗人員以外的事業編制人員納入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范圍;2018年,畢節市將參與“三年行動計劃”人員統一考核管理,為全市事業單位人員離職創業助力脫貧攻堅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時,要求領辦創辦人員必須以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為目的,對申報農業發展項目進行嚴格審批,接受社會監督,完成審批程序后,嚴格按相關程序進行備案。
金海湖新區岔河鎮林業站專業技術人員樊旭發展無籽刺梨500余畝,養殖蜜蜂300箱,通過免費向貧困群眾發放刺梨樹苗并對刺梨鮮果按市場價回購,帶動周邊760戶農戶種植刺梨4300畝,養蜂900箱。
通過事業單位人員領辦創辦山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項目,拓寬了群眾致富渠道,促進勞動力就業增收。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