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9月以來,黔西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中心深入各鄉鎮、村組開展了“新農保”下鄉趕集宣傳咨詢活動。此次“新農保”宣傳咨詢活動,以百姓關注為宣傳切入點,以惠民政策為宣傳立足點,真正做到了使黨的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新農保”是黨和政府實現“老有所養”的一項重大惠民政策。黔西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中心“新農保”下鄉趕集宣傳咨詢活動,9月5日在鐘山鄉正式啟動,通過50天在全縣26個鄉鎮進行的集中宣傳咨詢,共發放政策宣傳資料約2.5萬份,宣傳畫冊360份,現場為百姓提供便捷咨詢和答疑共計上萬人次,為百姓解決關于“新農保”疑難問題,如部分百姓個人賬戶的銀行儲蓄卡上沒有養老金、個別鄉鎮代辦點不能領取養老金或多收取手續費用、因系統問題導致的養老金發放不及時、POS機安裝不到位等疑難問題百余次。
黔西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中心開展的“新農保”下鄉宣傳活動,都是選擇每個鄉鎮的趕集天,咨詢桌也設立在鄉鎮的鬧市區域,而且由于“新農保”政策與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吸引了很多群眾的關注和參與。在宣傳咨詢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除耐心熱情地接待前來咨詢的每一個人外,還詳細解答了他們提出的關于參保條件、繳費檔次、養老金待遇如何計算以及參保辦理程序等問題,并幫助他們算“明白賬”,算“長遠帳”,鼓勵農民群眾早參保、早受益。
“憑什么我要交錢呢?”“錢交出去,還能回來嗎?”“我能有什么好處?”“我還年輕,等我老的時候再參保,行不行?”……在不少鄉鎮的老百姓心里,對“新農保”或多或少存有疑慮,面對老百姓的各種擔心,針對農民群眾最關心的“好處”問題,工作人員耐心的幫農民朋友算清了4筆賬:一是算清早參保、多受益的‘經濟賬’;二是算清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的‘實惠賬’;三是算清子女繳費為自己、父母享受基礎養老待遇的‘道德賬’;四是算清有了養老保障、解決了‘老有所養’后的‘幸福賬’。”通過算賬,讓參保對象明白這一惠民益民政策到底“惠”在哪、“益”在哪,用最簡單、最明了的語言把賬算明白。
綠化鄉的張大姐今年53歲了,她在現場非常迫切的想知道要交多少年,交多少錢,退休時又能領多少錢。通過咨詢張大姐得知,她只要從“新農保”實施的2011年交到自己60歲那年共8年,按現在的最低標準每年度100元一共只要800元,到時的養老金大概是每個月60多元。張大姐高興的說:“我只要一年多就能拿回本,后面就都是我賺的啦,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啦!”
聽說趕集天縣農保中心的工作人員要到鄉鎮進行咨詢活動,五里鄉81歲老人吳德權趕到現場,拿著自己和老伴的銀行儲蓄卡,急切的向工作人員打聽為什么自己的銀行儲蓄卡里面沒有養老金,現場工作人員立刻為老人核對個人信息,最后核查出原因在于老人的身份證姓名與參保系統姓名不符合,從而導致銀行方面沒有將足額養老金發放進老人的銀行個人賬戶里,工作人員細心為老人登記信息,并向老人承諾,一旦信息更正之后,中心將逐月為老人補發養老金,老人頓時欣慰的笑了。
據統計,截至10月23日,全縣16-59周歲的參保人數從38811人增加至63029人,16-59周歲參保人數的參保率增加了12.54%。老百姓從不接受新政策,到理解“新農保”政策,再到踴躍參保,宣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10月底,我縣現有參保人數近140161人,共為75713人到齡領取待遇人員發放養老金455萬元。此次“新農保”宣傳咨詢活動,通過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主動下鄉宣傳,以解除群眾的疑惑,使廣大農民群眾全面了解了新農保這項利民、惠農的好政策,為今后新農保業務在全縣各鄉鎮的深入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