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靠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來脫貧致富,除了進行蘋果和核桃種植,還發展林下種養……”這是記者在雪山鎮鍋底村采訪時聽到的話。
鍋底村位于雪山鎮西北部的大山里,在這塊有著27.5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上,過去由于交通困難,水資源匱乏,這里的居民長久以來一直生活在貧困里。
自從調整種植結構后,如今的鍋底村果林遍野,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窮則思變 依托果園謀發展
過去,鍋底村是一個石漠化相當嚴重的村。全村1600多人口苦守著1300多畝的可耕地,刀耕火種,早出晚歸,年復一年絞盡腦汁地為稻粱謀,耗盡心血。除了遇上一兩個好年頭,日子并沒有多大變化,變化的是土地日益瘦薄、巖石漸漸裸露、村民遠走他鄉。村落搖搖欲墜處在貧困的邊緣。
如何跳出這種惡性循環的怪圈,走出一條在土地上體面地繼續生活下去的路,成了全村人首要解決的問題。
窮則思變,變則乃通。
在臨近鍋底村的新街片區,有一片被省農委列為綠色果品創建基地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威寧精品蘋果示范園”。該示范園一度很好地幫助鍋底村村民解決了勞動力剩余問題,讓農戶們在農忙之余有了額外收入。
經過深思熟慮后,全村人打起了示范園區的“主意”:決定依托臨近的精品蘋果示范園這個“靠山”,利用示范園所能提供的一切,在自己的土地上脫貧致富。于是,一個變村計劃在全村人心里應運而生。
辦合作社 調整種植結構助增收
鍋底村人知道,要脫貧致富,完全等靠政府幫扶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村委在深思熟慮之后,決定成立蘋果種植合作社,再在全村各小組選派人到農牧局去學習技術,準備建起自己的蘋果園。
這一計劃得到了縣農牧局的高度重視,為鍋底村培養50余名技術骨干支持該村的種植計劃。
人才培養出來,鍋底村開始經營藍圖。歷經各種艱難困苦后,如今,鍋底村已種植蘋果6750畝,其中500畝已經開始掛果。預計到豐產期后,按每畝種植42棵,每棵收果150斤計算,年產量在4000萬斤以上。每斤按2.5元的價格來計算,經濟創收突破億元大關對鍋底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水土,守住美好家園,除了種植蘋果,鍋底村又向縣扶貧辦和農牧局爭取到資金21.3萬元實施核桃種植項目,發動村民因地制宜開展核桃種植。在改善生態的同時又提高了村民收入。目前,該村核桃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
土地已投入進去,但暫時還不能實現完全創收,為了保證基本生活,鍋底村在借鑒外地先進種植技術的基礎上聚全村之力推出了另一種種植計劃——實施林下套種。在果林地里套種馬鈴薯、紅豆、烤煙、蔬菜、中草藥等作物。
這樣下來,鍋底村的“變村計劃”初步成型。
成效初顯 村民獲益
宋永是村里組建合作社后第一批到農牧局學習蘋果種植技術的村民。學成回來后,宋永承包了40畝土地用來種植蘋果。2013年蘋果掛果成熟后初見效益,收獲4000余斤,賣下來后收益頗豐。同年宋永在其承包的蘋果地里套種了25畝馬鈴薯,上市后,除開留下來自己吃的和喂豬的,共賣了2.4萬余元。套種了15畝烤煙賣了2.5萬余元。其他地里種紅豆和玉米賣了1萬多元,還喂了一頭牛、6頭豬。和往年相比,宋永今年取得的收入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以前宋永全家7口人的經濟來源全靠打零工及種植玉米,既要補貼家用,又要供孩子讀書上學,還要贍養老人,一年下來所掙的錢經常入不敷出。
自從調整種植結構后,短短的時間里,宋永一家一改過去的貧困窘境,過上了豐裕的生活。
此外,宋永還另租了25畝地用來種植核桃,核桃樹也即將掛果。
無獨有偶。宋永是一個從貧困戶翻身成為過上豐足生活的典型代表,而李文華則在鍋底村書實現了從低保戶到大眾之家的轉變。
李文華從前是低保對象,家中共有5口人,其中2個殘疾,全家只有1個正常勞動力,家庭特別貧困。村委經過努力后,在為他爭取到了危房改造及沼氣池建設等項目的同時,將他家12畝地繪在蘋果種植的地圖上,并為其免費進行技術指導和無償幫助。2013年蘋果掛果后,產量雖不大,經濟效益卻很可觀,算上套種在果園里的馬鈴薯和紅豆得來的收入,李文華現在的家境雖然還達不上小康之家的水平,但已有了極大的改善。
“現在土地成了搖錢樹……今年又種了10畝核桃,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闭勂鸶淖兎N植結構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李文華感慨地說。
未雨綢繆 規劃遠景
為保證將來產品能夠及時輸出,村委會經過協商和努力,在全村修通了油路,現在小轎車可直接開到村口。如今,“兩個硬化”工程已基本完工,覆蓋面達85%。建成390個水窖,吃水難問題得到了緩解, 480個沼氣池項目得到落實。今年又爭取到了180萬元的投資項目,準備完成從高潮組到營腳組9公里的機耕道建設。
鍋底村的幸福轉變,也使那些由于生活所迫而不得不遠走他方的村民開始回歸土地,不再背井離鄉。據了解,經常外出打工的200余戶村民,除了25戶還遠在異鄉外,其余的都已回到家鄉經營土地,希望在自己的家園過上小康生活。
下一步,鍋底村打算建立干果合作社,發展和完善核桃產業。然后引進林下養畜、養雞等項目,讓村民走上多元發展道路,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詳情請登錄以下網點查詢: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