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除窮根
——畢節市實施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述
納雍土雞生態放養場
幾場夏雨過后,烏蒙大地更加郁郁蔥蔥,綠意盎然。
在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畢節市緊緊圍繞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在畢節試驗區大地上掀起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熱潮。
從山腳到坡頂,從平原到山地,從河流到林間……打造的蔬菜種植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茶葉種植基地、經果林種植基地等星羅棋布。
一
走進威寧自治縣海拉鎮,處處草藥飄香,黨參種植面積已從當初的數十畝發展到1.3萬余畝,覆蓋貧困戶1621戶8106人;金沙縣嵐頭鎮萬畝茶園基地,綠裝滿山頭,群眾采著茶唱著歌,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納雍縣規劃發展的“一縣一業”特色土雞產業,延伸到各鄉鎮的林間山頭,陣陣雞鳴嘹亮山間,如春風吹拂,引來百花爭艷……
截至5月28日,全市計劃調減玉米種植180萬畝的目標實際完成185萬畝。其中,改種蔬菜40.8萬畝、食用菌2.8萬畝、中藥材18.9萬畝、茶葉12.5萬畝、經果林87萬畝、其他31.5萬畝。計劃種植蔬菜242萬畝,已完成163.7萬畝(次);計劃種植食用菌3.7萬畝,目前實際完成3.9萬畝;計劃投產茶園48萬畝,已完成新增茶葉27.9萬畝;中藥材計劃30萬畝,已完成40萬畝;完成生態家禽出欄任務1000萬羽,禽蛋產量達1.08萬噸;全市家禽產業完成累計出欄1317萬羽、累計產蛋量2.43萬噸,1至5月完成率分別為118 %、175%;退耕還林82.6萬畝,已全部完成。
實施產業扶貧,就是為了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在于群眾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對于七星關區楊家灣鎮開林村村民周禮堯來說,村里發展的茶產業讓他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去年11月以來,七星關區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因地制宜,在該區楊家灣鎮、放珠鎮接壤的幾個村打造5000畝高標準觀光旅游茶園示范基地。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業革命在兩個鄉鎮拉開了帷幕。
常年在外打零工的周禮堯看到村里也能務工掙錢后,便放棄了外出務工的念頭,一頭扎進了茶園基地,這一干就是半年多。
“每天將近100元的工資,加上土地流轉費,半年多有近2萬元的收入?!敝芏Y堯說,在家門口務工,既能解決收入問題又能照顧到家庭,感覺生活越來越好了。
茶園基地覆蓋了開林村586戶群眾,為了更好地帶動全村群眾發展,開林村村支“兩委”積極謀劃,在全村成立了10個工作組,把村里的勞動力有機集合起來,因工派人,讓每戶農戶都能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如今,茶園基地一期建設已經完工,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群眾積極參與到各個項目的建設,增加了收入的同時,看到荒山漸漸披上綠裝,群眾臉上的笑容日漸凸顯。像周禮堯一樣的群眾,也越來越多。
二
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是重點。
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金沙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今年計劃發展香蔥種植5萬畝,截至3月初,已經全面啟動3.4萬畝香蔥基地項目建設,首批8個示范點全面開工和復工建設。
禹謨鎮因地制宜發展香蔥5000畝,涉及中坪、城墻、金壩、馬場4個村。75歲的馮國軍老人是禹謨鎮馬場村低保戶,由于缺乏勞動力和增收門路,往年他家幾畝土地都是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村里面發展香蔥產業后,他把土地流轉給村專業合作社?!巴恋亓鬓D后,每畝一年的流轉費有700元,兩畝地一年有1400元,兒子回來在基地上務工,每天差不多有100塊錢的工資,一個月有2000多塊錢的收入,加上政府給我們的照顧,一家人的生活開支也不成問題了?!瘪T國軍高興地說,自從基地建設以來,外出務工的兒子也回到基地上班,如今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產業興旺是振興農村經濟的基礎,而產業發展與群眾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等機制密切相關。在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產業發展中,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職,發揮其職能作用,助力脫貧攻堅。
三
目前,畢節農村以“三變”改革為切入點,落實農戶在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中的環節和份額,推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已在259個鄉鎮1290個行政村推進,其中貧困村779個,深度貧困村441個,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覆蓋率39%、貧困村覆蓋率64%,深度貧困村覆蓋率基本達100%;全市發展合作社農民合作社14520家,現有龍頭企業334家(2018年新增35家)。
同時,全市冷庫已建或在建項目共計85個,容量達到13.3萬噸,冷鏈運輸車累計124輛,冷鏈物流項目動工8個,累計完成投資3.1億元;培訓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企業及在校大學生115人。目前,已有2429所學校、16家醫療衛生機構和相關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采購訂單,市商貿投資公司統一簽訂了市直機關食堂的采購訂單,市內超市與經營主體簽訂供貨協議71份、合同金額2.3億元;對接洽談農業及關聯產業項目信息共115條。實現簽約項目共62個,擬投資金額74.31億元;分別在貴陽、長沙、重慶組織開展大型對接推介會3次;市縣產銷對接60余次,簽訂銷售訂單340份,全市農產品銷售實現45億元,34萬噸。
為保證已建產業健康發展, 2018年市直有關單位在全市共組織856名科技副職、科技特派員、農業輔導員等農業專家開展“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全部覆蓋所有貧困村、專業合作社、使每個需要產業發展的貧困戶都得到技術指導。截至5月底,走訪調研貧困鄉鎮(貧困村)808次;技術指導735次,解決突出困難192個,解決農業技術難題369個;落實產業扶貧項目64個,協調爭取產業扶貧基金2474.3萬元。
如今,全市各種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昔日荒山瘠地,今朝綠嶺青坡。各族干部群眾正以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為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宏偉目標砥礪奮進!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