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是經濟資源中的重要資源,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著重要作用。根據畢節市人社局的調查分析,當前全市絕大部分勞動力集中在農村,且不能滿足人力資源“三要素”(體力與智力的結合、對社會產生貢獻、能夠被組織利用)的要求。
如何將農村勞動力向人力資源轉變?變“人口大市”為“人力資源強市”,充分釋放全市的“人口紅利”,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是全市面臨的瓶頸之一。
畢節市緊緊圍繞“勞動力情況摸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下功夫,有效推動全市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全面提高。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共完成各類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48.9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16.5萬人,促進就業創業脫貧8.63萬人,初次就業率達52.3%。
現狀:外出務工成首選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市農村勞動年齡內16至60周歲人口442.8萬人,其中男性245萬人,女性197.8萬人。 全市農村勞動年齡內人口中,處于“黃金年齡”(25歲至45歲)的共有242.2萬人。由此可見,全市中青壯年勞動力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畢節市的經濟發展難以滿足就業需求。而東部發達地區就業崗位多、工資水平相對較高,“出門打工”自然成了畢節青壯年勞動力的首選。
在多年采訪“春節即景”過程中,記者幾乎每年年后都可以在畢節東客站看見這樣的場景:為滿足廣大外出務工者乘車需求,畢節東客站貼心地規劃出通往深圳、珠海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候車專區,專區里擠滿了即將外出務工的人員……
據初步統計,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有189.6萬人選擇在外就業,其中省外132.8萬人,占70.04%,省內及周邊地區占29.96%。流出的人群中,處于“黃金年齡”的人群占了絕大部分。
“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全市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大,留守村子的大多是老、弱、婦、孺。目前,全市農村勞動力面臨著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大部分只能從事務農、建筑等行業,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笔腥松缇止ぷ魅藛T介紹道。
破題:職業技能培訓強素質
七星關區龍場營鎮南坡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3戶267人,其中2018年標注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戶85人。為改變貧困戶只有勞力沒有技術的窘境,2017年,南坡村在鎮里勞務公司指導下成立了村勞務合作社。合作社承擔了技術指導、技術培訓、信息共享等服務,將轄區內有勞動意愿和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吸納進來,提升其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力爭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合作社成立至今,南坡村整體勞動力技能水平有了明顯提升,貧困戶人均收入和村集體經濟都有所增加。
南坡村所走的勞動力培訓之路,也正是當前全市正在走的路。畢節試驗區成立以來,全市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實用技術培訓、生態移民和失地農民培訓、旅游景區(含鄉村旅游)人員培訓、工業及產業園區企業用工培訓等各類創業培訓(含高校畢業生培訓)32.83萬人次。通過系列培訓,廣大農村勞動力掌握了茶葉、辣椒種植,蜜蜂、生豬養殖等實用技能。
除了對勞動力進行常規培訓,全市上下還大力開展高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成立以來,全市投入700余萬元,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基地,將織金縣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建成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全市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基礎,每年培養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
2014年,畢節市成立“雙掛牌”技工學校3所,對技工學校全日制學生實行“雙證”制度。截至目前,共培養技工學校學生4935人,資助540余名技工學校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為檢驗職業技能培訓水平,畢節市還不斷加強鑒定機構建設,每年開展職業資格鑒定7000人左右,確保培訓過的勞動力有真才實學,真正符合試驗區發展需求。
探路:多軌摸索促就業
2017年年底,畢節市人社局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開發“畢節市就業云”信息平臺并成功上線,成為全國第一家政務就業服務信息平臺。
隨后,畢節市人社局與廣州市南方人才市場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將其用工信息網絡與無縫接入“畢節市就業云”,積極與貴陽市建立勞務協作關系,收集和發布用工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等。目前,已收集到省內外就業崗位信息40余萬條,暢通了農村勞動力就業信息渠道。
“畢節市就業云”平臺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可以詳細梳理招聘崗位需求和勞動者求職需求,使就業技能培訓更有針對性。如圍繞北京、廣州等地對家政、護工、育嬰等服務人員的大量需求,畢節市人社部門通過梳理勞動力資源優勢,引進北京“管家幫”、七彩樂居等優勢企業,開展家政、護工等緊缺勞務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培訓后輸送到北京等地就業。2017年以來,全市完成家政、護工等服務業培訓16071人,培訓后促進就業9642人。
與此同時,畢節市人社局還采取“培訓+就業”的方式,實現農村轉移勞動力的穩定就業。金沙縣利用“培訓機構+企業”等方式,將實操基地搬到工廠、車間,讓學員深度感觸就業操作一線,不斷提升其培訓積極性;赫章縣中等職業學校與赫章縣野馬川工業園區的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將實操場地搬到工廠,讓學員邊培訓、邊上崗。
2017年、2018年,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畢節市第一技工學校)開展“校企合作”聯合辦學,開辦“廣州港班”,專門面向港口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開展“精準扶貧專班”,招收16至20周歲建檔立卡貧困戶青壯年。2017年以來,恒大集團幫扶畢節共培訓貧困勞動力67473人,通過培訓促進39283人轉移到恒大集團13個省的下屬企業、與恒大集團有業務的企業及市內外其他用工企業就業。
談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將勞動力資源轉化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劑,畢節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我市當前實際,接下來還要精準收集崗位、明確崗位要求,從而更精準地開展培訓。畢節市脫貧攻堅任務較重,需要開設更多‘精準扶貧定制班’,促成教育扶貧、就業脫貧雙目標的真正實現?!?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