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畢節 幸福綻放
——畢節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概覽
篝火晚會
七星關區大屯鄉三官寨《扯勒大歌》
百里杜鵑火把節祭山活動
近年來,在畢節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畢節市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總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為根本,以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供給格局為路徑,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便利化為抓手,努力打造試驗區人民的精神家園。
水滴石穿!滴水成河!
2018年,畢節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名列西部12個省區創建工作第二名。
一
畢節歷史源遠流長,古老厚重。黔西觀音洞、赫章可樂、威寧中水等考古遺址彰顯出中國南方古人類文化發祥地的獨特魅力和夜郎文明的輝煌燦爛;以奢香墓博物館、貴州宣慰府等文化遺存為品牌的彝族文化再現了水西古彝文化的繁盛之境;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雞鳴三省”等紅色遺址豐富了長征史詩的精彩內涵;大方烏鴉洞牽引出中國航空文化;“畢節試驗區”代表了西部大開發文化開啟之地……
從遠古走來,在每一個歷史時期,畢節都有文化的光亮炫目,融匯到當今的自然風物和鄉風民俗中。從生態旅游品牌織金洞、大方九洞天、百里杜鵑到非物質文化傳承代表滾山珠、撮泰吉、阿西里西、鈴鐺舞等,都是鐫刻在城市風骨上的華麗名片。
過去的文化之燈照亮了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路標。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畢節揭開了新的一頁。
畢節市自2015年成為全國第三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立足全市實際,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嚴格按照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西部創建標準要求,將創建基本任務分解為32個任務集,并結合實際制定《畢節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5—2017年)》,先后出臺了《“十三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等19個文件,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建立聯動機制,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在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城鄉共創共建的良好氛圍,亮點頻現——
七星關區亮出了“三省紅都”文化名片,總投資23.58億元,傾力打造雞鳴三省紅色旅游景區,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脫貧攻堅教育基地,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有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大方縣搶抓國家實施“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機遇,以慕俄格古城、奢香博物館為主線,打造奢香文化古鎮,建設奢香文化公園、奢香文化酒店、奢香文教設施,以及奢香飲食文化功能設施。
黔西縣圍繞文化遺跡,推出了水西文化創建重頭戲,加快古城、古鎮、古街、廣場、場館建設項目。讓人文水西·魅力花都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大放異彩。
……
二
創建過程中,我市以公共文化服務精準扶貧作為公共文化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條符合畢節實際,對西部乃至全國貧困地區具有代表意義的新路子。
整合鄉、鎮、村綜合文化場所,設立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開展政策、技術和文化講習,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同時,也讓全市基層公共文化陣地的利用率得到鞏固和提高。
數據顯示,自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市新建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34個、清退歸位32個,新建、改擴建、整合設置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383個,實現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新建文體廣場1106個,鄉村文體廣場覆蓋率達82.3%。
在提檔升級方面,為適應城市化發展需要,在市級現有“五館一院”即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展覽館、大劇院會議中心的情況下,多方籌措各類資金14.2億元,在金海湖新區新建“三館一中心”和 “一場兩館”。
同時,縣級也在加快提檔升級步伐,黔西縣投入資金7.2億元新建成文化、科技、體育三個中心;納雍縣、威寧自治縣整合辦公場所閑置資源面積7860平方米,解決了創建文化館、圖書館面積不足的問題;七星關區將新建的同心城市公園面積6793平方米的兩棟仿古文化建筑作為新文化館和圖書館;織金縣新圖書館已投入使用;赫章縣新建文圖兩館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
建立“多彩貴州文化云”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架構基本建成。市級建設的貴州省首個虛擬博物館已正式上線,市圖書館已建成4個特色資源庫,市文化館已建成3個特色資源庫。2017年,畢節市政府與貴州省廣電網絡公司合作開展廣電云“戶戶用”工程,借助廣電云平臺,廣大人民群眾直接享受到畢節市乃至全省、全國優秀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現。
在全面實施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基礎條件好、功能用房多、服務內容豐富、人員力量強、設施齊全的鄉(鎮、社區)試點建設鄉鎮和城市社區區域分管。黔西縣鐘山鎮綜合文化站區域性分管建成后,服務輻射周邊5個鄉鎮,作用發揮已經顯現;七星關區后河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區域性分管建成后,輻射周邊3個社區,承擔了街道綜合文化站部分職能,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同時,畢節市還出臺了《畢節市村級文化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招募志愿者擔任村級文化管理員的辦法,全市每一個行政村至少招募一名文化志愿者擔任村文化管理員,每月給予不少于800元的補助,全年不少于3500萬元產業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切實做到村級文化設施有人管,文化活動有人抓。
三
辛勤耕耘,碩果累累。畢節市近年來在文化品牌打造上下大工夫,著力打造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品牌,突出“中國古彝文化圣地”“三省紅都”“夜郎流韻”。
規劃打造和打磨一批具有代表性、標志性的《撮泰吉》《索瑪花開》《烈焰奢香》《大夢織金洞》《夜郎魂》《滾山珠》《鈴鐺舞》《丁寶楨》《烏蒙星火》等劇目,部分劇目在國內外頻頻亮相,有的獲得了全國大獎;推出了《奢香夫人》《文朝榮》《極度危機》等一批激發烏蒙兒女干事創業熱情的影視作品。
建立完善多個各具特色的民族藝術團,形成定期舉辦中國烏蒙文化節、國際溶洞文化節、國際杜鵑花節、中國夜郎文化節、滾山珠文化藝術節、中國奢香文化節等文化旅游節。
不僅如此,畢節市在體育品牌打造上也不遺余力,著力打造了亞洲山地競速挑戰賽、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全國汽車拉力賽、全國溯溪賽、杜鵑花全國圍棋邀請賽五大品牌賽事活動,打造了畢節市體育運動會、青少年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運動會、業余足球聯賽、業余籃球聯賽等區域性賽事活動品牌。并依托民族地區保護完好的自然資源和先天基礎,針對大眾群體,實施有一定探險性與挑戰性的民族休閑運動項目,諸如賽馬、斗雞、斗牛、射弩、攀巖、釣魚、越野、競速等地方性休閑運動品牌。
與此同時,送文化活動常年開展,春節元宵系列活動、社區文藝調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四季不斷,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城鄉居民參與面越來越廣,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