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截至2019年年底,仍有30.8萬貧困人口,占全國剩余貧困人口的11.57%;現有9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占全國的17%。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艱巨。我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務工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較大,勞務就業對保障貧困家庭收入、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最后總攻殲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切實增加勞務收入,實現穩定脫貧,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要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442萬勞動力,以及邊緣戶中的勞動力,以對口幫扶城市和省內中心城區為重點,簽訂穩崗協議,落實穩崗責任,全力穩住外出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基本盤。開發就業崗位,搭建勞務就業大數據對接平臺,推動人崗精準配對,促進省內未就業及返鄉貧困勞動力穩就業、穩收入、穩脫貧,確保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別是“9+3”縣區貧困戶至少1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確保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整合資源開發勞務就業扶貧崗位
整合部門資源,發揮政策優勢,多形式、多渠道開發崗位,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切實保障貧困勞動力的務工時間和務工收入,牢牢掌握穩定脫貧的主動權。
(一)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解決一批。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有效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深入推進12大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抓特色、上規模,充分利用農產品在分揀、屠宰、分割、包裝、保鮮、貯存、冷鏈、運輸、深加工等全產鏈上的就業容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統籌用好固定工、季節工、臨時工等用工形式,精準測算工時和收入,全省新增用工折算為200天以上崗位15萬個,其中茶產業1.5萬個,食用菌產業1.2萬個,蔬菜產業5萬個,牛羊產業2000個,特色林業1萬個,水果產業1.5萬個,生豬產業7000個,中藥材產業1.5萬個,刺梨產業1000個,生態漁業1000個,辣椒產業1.7萬個,生態家禽產業5000個。
(二)整合國家和省市縣公益性崗位解決一批。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創建、新型城鎮化、平安貴州建設、健康貴州建設、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繼續落實國家資金保障的公益性崗位,積極開發階段性地方公益性崗位,完善公益性崗位監督管理機制,公益性崗位分配使用要報省級有關部門批準,精準設置崗位、加強考核、動態調整,開發5萬個公益性崗位。扶貧、衛生健康部門牽頭開發衛生防疫、防疫消殺、環境衛生等臨時崗位,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基礎上,整合財政扶貧資金予以保障,開發崗位1.5萬個以上;人社部門牽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萬個;交通部門牽頭開發農村公路養護員崗位1萬個;水利部門牽頭開發農村飲水工程管水員崗位1萬個;自然資源部門牽頭開發地質災害巡查員崗位5000個;其他部門結合職能職責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
(三)實施重大工程項目解決一批。發展改革部門牽頭,會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建立項目工程建設與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投資力度,重點投向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發展和重大民生工程,優先發展就業帶動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開發12萬個崗位。要把國家建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市建設項目中200萬元以下,適合貧困勞動力的項目依法分包給勞務公司,組織貧困勞動力參與勞務就業。加快實施一批市政項目,釋放政策支持作用,鼓勵省內建設項目使用本地貧困勞動力,在重大項目招投標時將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作為加分因素,對招用貧困勞動力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重點支持。交通運輸部門開發崗位1萬個,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開發崗位10萬個,水利部門開發崗位1萬個。
(四)工業企業吸納解決一批。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牽頭加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項目和勞動密集型項目實施力度,動員民營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勞務就業,發展產業園區,開發企業用工崗位1萬個。國資部門牽頭指導縣級以上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拿出1萬個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
(五)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實施消費扶貧解決一批。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發揮服務業創新發展10大工程帶動就業作用,開發崗位1.5萬個。文化旅游部門牽頭圍繞優化旅游環境,發展全域旅游、依托成熟旅游景區和在建、擬建的294個文化旅游項目開發崗位5000個,開發鄉村旅游管理員崗位2000個。商務部門牽頭實施消費扶貧行動,鼓勵引導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定點采購扶貧產業、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生產的產品。省直各單位要對接中央有關部門、軍隊、企業、對口幫扶城市,直購我省貧困地區農特產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直播帶貨促進消費,通過消費端的拉動,擴大生產端規模,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儲存等環節增加崗位1萬個。
(六)完善安置點服務體系建設解決一批。生態移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安置點周邊產業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充分利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樓宇空間、空置場地大力興辦扶貧車間。加大東西部勞務協作對接,爭取對口幫扶城市在我省建立更多扶貧車間,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支持100個就業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擴大規模、提升質量,開發崗位6000個。
(七)創新林業資源開發解決一批。林業部門要用好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貸款資金,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增加就業崗位1.5萬個;大力發展竹子、油茶、花椒、皂角等特色林業產業增加就業崗位1萬個;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食用菌和林下養雞、養蜂等增加就業崗位9000個;在落實國家新增生態護林員7000名的基礎上,增加省級生態護林員3000名。
(八)有組織勞務輸出穩定務工就業解決一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揮勞務協作組織作用,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加大有組織外出務工“點對點”對接,建立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之間的協作共享機制,加強兩地企業、園區間的交流合作,省內各市(州)之間、市縣之間要建立勞務合作關系,在原有基礎上再輸出1萬人以上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
三、建立勞務供需對接機制
(一)成立勞務服務機構。各市(州)、縣(市、區)要成立國有公益性勞務公司,鄉(鎮)、村要成立勞務合作社,廣泛采集崗位需求,收集就業人員信息,組織發動貧困勞動力,精準提供崗位,加強就業指導,承接扶貧項目,確保實現勞務就業。
(二)建立貧困勞動力數據庫。扶貧部門牽頭,會同生態移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整合村支兩委、網格員、包保干部和勞務公司、勞務合作社及勞務經紀人等力量,以進村入戶、現場摸排、電話聯系等方式,推廣威寧縣通過“友工”微信小程序采集信息做法,線上采集與線下摸排相結合,精準摸清每一名貧困勞動力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狀況、薪酬要求、就業意向等信息,建立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數據庫。
(三)建立勞務就業崗位數據庫。各地各部門要組織所轄企業,挖掘、開發適合貧困勞動力的崗位,及時收集崗位類型、需求、待遇等信息,建立勞務就業崗位數據庫,可自行或交由市、縣勞務公司實時發布、動態更新。勞務合作社、勞務經紀人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市場化收集的崗位,由所在市、縣勞務公司負責審核、發布。凡可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全部納入勞務就業扶貧大數據平臺管理。
(四)建立勞務就業扶貧大數據平臺。整合貧困勞動力數據庫、勞務就業崗位數據庫,搭建勞務就業扶貧大數據對接平臺,運用“大數據+”的方式,實現跨產業、跨行業、跨地域的崗位和勞動力信息融合分析,動態掌握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時間、就業軌跡、培訓情況、工資收入等,將貧困勞動力與勞務就業崗位進行精準匹配,做到人崗相適。
四、落實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勞務就業扶貧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履行工作責任,抓緊抓實抓細工作落實。建立政府常務副省長、副市(州)長、副縣(市、區)長統籌領導此項工作推進落實,一名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省直各部門、省屬企業要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專職負責勞務就業扶貧工作。省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事務工作。
(二)強化工作責任。扶貧、生態移民部門分別負責提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崗位需求以及崗位工資的基本需求。發展改革、水利、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林業、國資、農業農村等部門負責收集梳理、匯總、發布企業及項目名稱、崗位數量、用工需求、工資待遇等信息,并落實相關資金,積極開發勞務性、公益性的短期、中期、長期崗位,促進貧困勞動力盡快就業脫貧。大數據管理部門負責開發勞務就業扶貧大數據平臺,完善平臺功能,維護平臺運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配置崗位,提供就業服務,開展技能培訓,縣(市、區)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要抓緊細化崗位開發的實施方案,同時將推進勞務就業扶貧工作納入目標考核,省直部門要加強對市(州)的指導和對接,以縣為主體推動勞務就業扶貧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各級督戰隊要把勞務就業扶貧工作作為掛牌督戰的重要內容,全程緊盯、督導就業扶貧責任、政策、工作落實。對浮于形式、敷衍應付、不作為擔當,影響脫貧攻堅大局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三)強化技能培訓。各地要圍繞企業、重大工程項目、特色農業產業鏈各環節崗位需求,全面做好短平快精準技能培訓。采取委托培訓機構培訓、由企業直接開展“師帶徒”、農村致富能手“傳幫帶”等方式,讓務工人員經過短期培訓就能夠上崗就業。要強化資金投入、人員保障、信息化建設等措施,為培訓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四)強化資金保障。各級財政及相關部門要采取向上爭取一點、財政預算補貼一點、公務經費擠一點、用人單位解決一點、社會籌資一點等辦法,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用于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省級財政要加強資金統籌,提高資金效率,強化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
(五)強化宣傳引導。大力宣傳勞務就業扶貧政策措施以及工作中的好經驗,推廣黔西南州與寧波市建立穩定就業崗位、從江縣“引導式自發就業”向“有組織的勞務就業”轉變、望謨縣勞務經紀人“蜂王”計劃等經驗做法,采取“勞務公司+勞務合作社+貧困勞動力”等模式,樹立勞務就業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努力營造社會力量支持貧困勞動力勞務就業的良好氛圍。
(六)強化監測應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會同扶貧、生態移民等部門,推動指導市縣鄉對離崗返鄉情況進行重點監測,動態掌握返鄉數據,加強政策和崗位儲備,制定貧困勞動力失業和返鄉應急預案,建立快速響應、快速應對的分級預警機制,對貧困勞務力就業和返鄉人員迅速精準提供就業幫助,做好風險防范。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