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派駐改革,感受最深的就是底氣足了,敢于監督,敢于提出批評意見,包括嚴肅查辦案件?!?/span>
“通過派駐改革,我們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的地位比較超然,與所負責部門是純粹的監督與被監督關系,監督起來自然有底氣,也有力度?!?/span>
這是七星關區兩個紀工委書記在一次工作報告會上的原話,同時也是該區派駐紀工委、監察分局所有派駐干部一年來的共同心聲。
以前,派駐(出)機構一年難得辦幾個案子,實行統一管理后,短短一年多時間,新成立的9個紀工委監察分局就初核信訪257件,立案28起,查處干部35人。
過去,在七星關區直單位,紀檢干部雖然業務上受紀委領導,但工資、福利待遇、人員編制均在所在單位,對所在單位存在依附關系,導致一些紀檢監察干部不敢監督、不愿監督,也無力監督。
2012年6月,七星關區撤銷原派駐區直各單位的27個紀檢組、21個監察室,成立6個由區紀委監察局統一管理的紀工委監察分局,并針對政府直屬園區(公司)負責項目多、資金流量大的實際,在政府直屬園區(公司)單設1個紀工委(監察分局),又在市東、市西兩個辦事處試點成立2個紀工委(監察分局),各紀工委書記、監察分局局長均由正科級干部擔任。
所有派駐干部的任用,均由區紀委按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配齊配強”的原則,提出人選建議方案,交區委組織部進行考察,經區紀委常委會討論通過后呈報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任免。統管后,各紀工委由區紀委直接領導,變內部監督為外部監督,責任主體與監督主體的分離,使監督檢查職能從根本上得到保證。
“不讓監督者和被監督者在一個鍋里吃飯,實現監督與被監督分離”。就這樣,七星關區成功完成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統一管理體制改革。
派駐機構成立后,七星關區著力推進制度建設,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結合實際,制定完善了《七星關區紀委(監察局)派駐紀工委(監察分局)工作管理辦法》、《派駐紀工委(監察分局)干部管理辦法》等8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用制度來保證統管工作統得住、管得好,讓各紀工委工作推動有起色。
一年來,各派駐單位對紀檢監察派出機構改革是如何評價的呢?該區財政局的一位領導用“三個決定”進行高度概括:編制決定牽制,自己的編制在這個單位,要對領導班子尤其是對“一把手”進行有效監督,有著諸多不便,說話的底氣就不如外面派來的“編外人員”足;態度決定力度,區委、區政府對此次改革的態度是堅決的,該區紀委、監察局的執行也是堅決的,派駐單位也是大力配合,因此改革的成效自然很明顯;意識決定認識,經過改革,各派駐單位負責人加強了自律意識。
“原來在單位擔任紀檢組長不僅要負責紀檢監察工作,還要分管綜治、計生、黨務甚至財務等工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監督難有實效?!迸神v社會發展部門紀工委書記黃國平說,實行統一管理之后,這個困局得以打破,現在紀工委能夠對聯系單位的“三重一大”問題進行實時把關,是一種有效的監督方式。
“以前人手不足,遇到案子時總是很擔心,現在我們‘兵強馬壯’,不論是案件查處還是監督檢查都不再拖延了?!秉S國平說,現在我們采取紀工委和特派組聯合辦案、交叉檢查的方式,可以抽調的人員一般都在10人左右,對工作的開展很給力,這是以前沒有的。
自派駐改革以來,該區派駐機構的辦信辦案數量、處理違紀人員以及挽回經濟損失金額均大幅度提升,結合去年鄉鎮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委局機關、紀工委、鄉鎮紀委(特派組)的力量,取得了鄉鎮紀委(特派組)案件查辦數量和“含金量”的新突破,有力地提升了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能力和水平。
“為強化對派駐機構的業務指導,由區紀委常委分工負責聯系,強化面上的統一管理和力量調配?!眳^委常委、區紀委書記何友誼表示,“通過片區監督檢查、交叉巡查、協作辦案(審理)等工作機制,加強對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領域、重要環節、重要崗位的監督,突出工作‘一盤棋’,讓執紀監督更有力度、更有深度?!?/span>
“任務統一部署、落實分頭實施、工作有分有合”。截至目前,各紀工委共開展走訪、座談、調研等活動200余次,督查檢查工作240余次,監督“三重一大”工作283次,提出建議意見241條,否決所監督部門不符合規定的決定決議28項,接受信訪、調查案件327件,跟班學習人員參與查辦重大案件39件,挽回經濟損失800余萬元,監督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詳情請登錄以下網點查詢: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