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企業帶動有力。借力招商引資,采取“企業+車間+貧困戶(搬遷戶)”模式,利用鄉(鎮)閑置老廠房、學校舊址和易地扶貧搬遷點預留場地,引進130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到鄉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辦分廠或加工車間,帶動當地勞動力就近就業。如,七星關區引進貴州京福服裝有限公司在撒拉溪鎮、楊家灣鎮、朱昌鎮成立3個“扶貧車間”,共吸納96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赫章縣招商引進赫章源再生發制品有限公司,在野馬川工業園區、漢陽街道、金銀山街道設立扶貧車間,吸納60名貧困勞動力和搬遷勞動力就近就業,人均月工資可達2800元以上。
二是東西協作借力。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積極對接幫扶城市企業轉移產業重點,深化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內涵,在畢開設產品代工、初加工、組裝等扶貧車間66個。同時,累計爭取到幫扶城市幫扶資金2251萬元,用于扶持扶貧車間發展壯大。如,百里杜鵑管理區爭取廣州市增城區幫扶資金200萬元,建立世平高清數據線加工廠和華熙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共吸納55名勞動力就業;大方縣通過扶貧協作共引進小微企業創辦服裝加工、電器組裝等扶貧車間6個,其中引進的富筑電器有限公司共吸納100多名當地群眾務工。
三是產業鏈接得力。堅持“產業所需、群眾所能”,將扶貧車間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建立多樣性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為產業發展提供上下游保障供給。如,百里杜鵑管理區結合全域旅游發展需要,建立旅游扶貧車間(百里杜鵑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引導群眾通過參與景區建設管理、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服務業,2019年帶動就業1萬余人,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織金縣貓場鎮圍繞皂角產業發展,建立皂角加工廠20余家,帶動463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大方縣圍繞天麻和冬蓀產業,建立好山珍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專門進行產品初加工,目前已吸納3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
四是技術服務發力。圍繞扶貧車間和就業扶貧基地用工需求,組織本地培訓機構采取訂單、定向、“以工代訓”等模式,有針對性地對車間新錄用的貧困勞動力免費開展崗位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和感恩勵志教育培訓。目前,全市針對扶貧車間勞動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153人次。如,2020年以來,百里杜鵑管理區通過崗前培訓和邊生產邊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扶貧車間擬錄用的948名勞動力進行了培訓,全面提升員工與崗位適應性。
五是政策扶持給力。對就業扶貧車間進行掛牌管理,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創業一次性補貼、創業場租補貼、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對車間“扶上馬、送一程”。如,大方山民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2019年7月被認定為省級先進就業扶貧車間,獲得省補助資金3萬元;赫章縣對扶貧車間吸納一人在一年內就業滿3個月可給與車間500元/人的一次性吸納補貼;黔西縣2019年為匯璟服飾發放以工代訓補貼38660元,豐晨襪子廠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經營場所租賃補貼5000元。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