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折扣,一個最初用來解釋經濟學現象的概念,也廣泛出現在我們成長、職場、生活、情感中,只是每次都變換成不同的樣子來考驗我們。而我們之所以不斷被選擇、后悔、痛苦困擾,多數是沒有覺察到問題背后的本質。
舉個例子,幾個月前牙醫建議你拔掉智齒,由于恐懼你選擇了能拖就拖。結果在這周業務量最繁重的時候,你的智齒忽然鬧情緒,嚴重影響了說話、咽口水,從腦袋、耳根到嗓子都無比疼痛。因為你糟糕的狀態,導致項目無法按時交付、進度打亂、失信于重要人、工作堆積,進而影響了整個團隊的進度。
你的逃避拔牙的表現,正是心理學所證實的人都有“趨利避害”“及時享樂”“逃避困難”“尊崇習慣”等的特點。而這些心理特征背后,就出現了“延遲折扣”。
一、發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延遲折扣”問題
延遲折扣,發生在個體選擇“即時利益”,而放棄“未來獎賞”時。文藝的說法就是——如果你當下的沖動,戰勝了未來的幸福價值,延遲折扣就發生了。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鍛煉身體,可以預防疾病發生,減少患病成本。對于未來幾十年,健康就是“未來獎賞”。熬夜看電視劇、抽煙喝酒、大魚大肉,是及時享樂的一種方式,能讓人即刻產生愉悅感,那么當下的體驗就是“即時利益”。當胡吃海喝代替了健康飲食,延遲折扣就產生了。
生活中,體檢報告顯示有中度脂肪肝,但有人還是克制不住酒肉的誘惑,最終引發多種疾病。
工作中,眼看著項目交付日期越來越近了,卻忍不住要看《歡樂頌》,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草草完成工作。結果工作質量不好,還被領導批評。
再比如,有些朋友只愿意看提高工作技能的干貨文章,特別是《xxx20種技巧》《xxx21天速成》,而不愿意深度思考現象背后臨界知識。因為直接套用別人總結的方法太省事了,思考問題很燒腦了。結果遇到換湯不換藥的困難就不懂變通了。
想想看,這些是不是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中常常出現的問題。
對我們而言,“即時利益”更加具體、即時、易沖動、產生應激性反應,比如拖延、遇到財務壓力時的逃避、睡懶覺的舒服、不看書而去看電視的愉悅感、吃薯片滿足口腹之欲?!拔磥愍勝p”**相對抽象、理性的,**可能很久才能看到收益。
為什么大家總是熱衷制定計劃,而不是執行計劃呢?對于個人來說,制定計劃的興奮感是“小而近的獎賞”,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未來太遙遠,一年的目標太抽象,加上各種的即時獎賞(比如半夜里美食的誘惑)的沖擊,最終影響我們的執行力。當我們不能理性選擇未來價值,而尋求即時利益的時候,“延遲折扣”就發生了。
二、為什么人們無法耐心等待未來獎賞的發生
未來的遙遠、抽象、不確定性,增加了選擇的恐懼。在風險面前,個體更傾向抓住具體即時的獎賞,或者產生應激性反應。
有的人糾結30歲到底是該投資自己,還是該貸款買房?有的人糾結我是離職換工作,還是繼續在這家半死不活的公司待著?
在思考要不要離職的時候,大腦會想萬一找不到比現在工資高的企業怎么辦,萬一這家公司效益好起來了,我離職豈不就虧大了。擔心來擔心去,索性先待著混混吧,至少每個月工資照常發?;蛟S一年半載后就對當初的決定感到后悔了。還有人在抉擇是否該轉行或者創業的時候,會因為對熟悉環境有安全感,和面新領域、新機遇的不可控,沒有勇氣放棄已有的存量(積累的結果),導致錯失風口。
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們的行為有理性意識的,但這種理性是有限的。當腦袋中“即時獎勵”和“未來獎勵”兩個觀念在搶奪主動權時,未來獎賞的遙遠和抽象明顯毫無優勢(有限理性),在等待未來獎勵的過程中,導致延遲折扣發生。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追求即刻享受的沖動。
和抽煙的愉快感相比,未來的健康問題可以先放放。和更新的電視劇相比,今天下班后2個小時學習帶來的成就不會立刻兌現。明明知道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提升能力可以拉開與同齡人的距離(理性),但在量變到質變的積累的程(可能一年甚至幾年),會讓我們漸漸選擇看電視產生的即刻快感(理性有限,產生沖動行為)。
這也解釋了,很多商家的文案宏偉、寬泛又美好,但消費者根本不買賬。雖然聽著逼格很高,但毫無代入感、畫面過于抽象,缺少立即購買的沖動,不如直接告訴消費者某個具體場景里能帶來哪些利益。
我們都明白,現在社會在懲罰不讀書的人,可是很多人還是無法堅持看完一本書(放棄未來獎勵)。也印證了那句話,明明懂得許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三、如何減少“我知道”卻“做不到”的后悔(延遲折扣的損失)
1.增加自我共情能力
感受堅持做完某件事后未來的變化,描繪出具體的樣子,給予身臨其境的刺激。
用戶會因為我們設計的H5小游戲操作步驟復雜,而中途退出。同樣,工作中多數情況,不是因為任務難你才拖延,而是因為戰線較長、步驟復雜,大腦習慣性地逃避麻煩。
當你需要頻繁使用excel,而你又產生學習惰性的時候。想想當自己把這本枯燥的Excel實操書死磕完之后,能比同事大大節省數據處理時間、提高統計分析能力,輔助決策。當你把一份邏輯清晰、多維度分析的半自動化的月報發給領導,他會對你怎樣刮目相看。我的同事就是這樣一步步成為全公司excel達人,連財務也來向他請教公式的應用,后來還在公司授課。
2.對標管理
對標管理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方式,但是我們可以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我成長、工作、生活中來。
不要選一個偉大的甚至跨時空的為人作為鞭策自我進步的標桿。最好是同時代、同齡的、條件相當的朋友,他們在某些能力上只比你優秀一步,并且每天都能看到他們的進步。這種變化是新鮮、可視的、可量化的,仿佛自己稍稍用力也能達到。
朋友圈里經??吹桨l“我今天背完x個單詞”,可是多數人都默默放棄了吧,因為缺少對標激勵。當你圈定了同樣背單詞的朋友或者同事后,每天暗自較勁的精神會讓你不自覺地養成習慣。
人性就是這樣的,我可以接受你比我好,但我不能接受你比我好太多。段位高一點的人,我們會妒忌,妒忌才能迫使自己堅持??墒侨绻駱觾炐闾?,我們會覺得差距無法趕上,要么逐漸遠離,要么產生崇拜。結果偶像還是偶像,自己還是自己。
3.制造緊迫感
商家總喜歡用一些類似“xx人已報名某某課程” 、“1天后漲價”、“僅剩20份”等充滿緊迫感的文字,煽動大家支付購買,好像自己錯過了就比別人虧大發了似的。
同樣,當你的競爭對手都在進步,你還會原地不動嗎?接近報告提交的截止日期,你還會慢條斯理嗎?
“一個人時時都有危機感,就比較容易付出努力和危險進行對抗,在和危險進行抗衡的過程中,人處理各種復雜環境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本o迫感來自時間、來自對手、來自目標、來自內心……適當的給自己的行動設定期限——今晚8點前必須學完一節微課;適當的讓別人的進步激勵自己——他昨天夜跑1小時,而我干掉了3斤小龍蝦。
4.給予“小而即時”的獎賞
在研究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做了一個“21天早睡早起”的計劃。規定自己,只要前一天10點半之前睡覺,第二天5點半起床,就算成功打卡一次。連續21天不間斷,我就獎勵自己一臺中意很久的某品牌多功能咖啡機。對于重度戀床者,如果21天后的獎賞還是太遠,可以每天按時打卡后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5.保持覺察,眼光放遠1~3步
覺察延遲折扣發生的瞬間,然后停下來。想想10分鐘后、幾個月后、未來的自己會如何選擇。
為了防止“淘寶剁手”行為,在每次產生購物沖動的時候,給自己10分鐘緩沖。然后打開衣柜看看買回來只穿過幾次的衣服,再想想你幾乎慘敗的購物經歷,讓理性告訴你與其買很多便宜質量差的淘寶貨,不如省下錢去實體店挑一件貴又好的衣服吧。當你糾結年輕人應該投資自己,還是貸款買車買房時,也給自己一點時間,眼光放遠到未來??梢匀枂栠^來人的經驗,去翻翻古典老師的職業發展模型:25至35歲這十年的職業發展的成長期,如果你不給自己增加房貸壓力,而是全身心投資自己,學習很貴但是精品的課程,并且堅持加速成長,那么通常情況十年后的收益會是現在的10倍。
個人成長過程中“延遲折扣”的發生,正在拉開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就像蔡康永說的,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