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歌的心理學文章(原載付歌《心靈的鑰匙》、《遵義晚報》)
傾訴人:王老伯(70歲)
傾訴時間:4月12日
傾訴方式:熱線電話
有人說:家有一老,如同一寶??墒?,兒子把70歲的父親王老伯接回家后,卻發現與這塊“寶”相處問題還不少。由于,兩代人長期沒有生活在一起,老人與孩子之間在生活習慣上,總是達不成一致。原本讓老人進城來享清福,卻沒想到老人福沒享到,“氣”還受了不少,作為兒子也因此抱怨連連。
王老伯以前是縣里的會計,愛人是純粹的家庭婦女,為了供膝下的4個子女上學,王老伯年青時,在單位當會計的同時,還要兼幾份職給其他單位記帳,回到家還幫著愛人在鄉下耕作。當時,他和愛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讓4個孩子通過讀書,離開這個偏遠的縣城,在條件好的城里工作、結婚、生活,不像他們一輩子呆在條件有限的縣城里。
隨著孩子們相繼考上學校離開老家,王老伯也漸漸地變老了許多。退休的時候,幾個子女說什么也不讓他再工作了,希望他和愛人能安度晚年。于是,他退休后就回到了鄉下和老伴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當時子女們多次要求,接他們來城里住,可是王老伯認為城里人講究太多,人生地不熟的,沒有鄉下方便,空氣還清新些。所以,子女們也遵從了王老伯和老伴的意思,讓他們住在鄉下。
五年前,老伴突發疾病去逝,子女們怕王老伯呆在老家太孤獨,還是決定把他接到城里生活。由于大兒子和二女兒在外地成家立業,幺兒雖說結婚,但由于媳婦不是這里的人,他每隔段時間就兩地跑。所以,經過大家的商量,還是決定住到老三家里,住房寬敞又是小區,很適合把老人居住,時不時地還可以回趟老家走親戚。
剛進城時,王老伯總是閑不住總想找點什么事來做。以前忙慣了的王老伯,退休的時候就總覺得心里空蕩蕩,想繼續當會計,四個子女又不允許,還好老家有一畝三分地,閑來無事可以和老伴種點蔥蔥蒜蒜??墒?,現在老伴沒了,又跟著兒子住進了城里,老人家找不到任何事做,在城里認識的人也不多,每天就和電視搭上了伴,到了晚上才能跟我和媳婦說上幾句話。
“白天一個人在家也無聊,有幾次我瞞著家里人出去撿廢品,被兒媳婦和兒子知道了,還被責備了好幾天?,F在,只能呆在家里就跟鳥籠一樣,憋得讓人難受?!蓖趵喜谵r村生活了一輩子,對城市里鄰里之間的關系很不適應。在農村老家,左鄰右舍沒事就湊在一起聊天、說事,相處得像一家人似的?,F在,樓上樓下的鄰居照面都不打招呼,更別說能常坐在一起聊天了。
還有,看著兒子和媳婦的生活習慣真是讓人著急。一到周末,兩個人和孫子都是睡懶覺,一睡就要睡到中午11點,晚上又要玩到很晚才回家。吃飯的碗,因為洗碗弄碎了一個小缺口,媳婦就要把碗扔了,不是還能用嘛?真是太浪費。也看不慣他們亂花錢,兒子和兒媳喜歡下館子吃飯,王老伯認為一日三餐吃飽就好了,可晚上還要去吃吃燒烤,水果買多了吃不完常常壞掉。
于是,王老伯就勸兒子、媳婦省著花錢,可媳婦每次都說“懂得花錢的人才懂得賺錢、掙了錢就要享受生活?!币痪湓捇剡^來,讓王老伯氣得心慌。由于長時間在農村生活,又沒有進屋換拖鞋的習慣,所以,很多次,王老伯回家后忘了換拖鞋,就被媳婦說了一番,還說連孫子都跟著他一樣,不講衛生不換鞋就進屋了!
閑來無事,王老伯就想在小區里種點菜,沒過幾天,就被小區物管警告:不得破壞公共場所;王老伯喜歡抽煙,說話也很大聲,可是,在這個家里,他卻抽煙還得到廁所或是陽臺,正常的說話,也要影響到孫子做作業……怎么做什么都不對,做什么都要遭到排斥,王老伯感覺很煩,內心十分郁悶,不知道是生活方式的問題,還年紀大了,在晚上還是老想不著。這樣的生活,快讓他喘不過氣來。
王老伯想到回農村老家,可是,一提到回老家,兒子和媳婦更是說出一大堆問題,什么一個老人回去沒人照顧,有個三病兩疼的也沒人知道;老人一個人生活會感到孤獨……幾句話一“嚇”,王老伯還是決定留在兒子家。想與城里的老人拉拉家常,可是他發現城里的老人各有各的圈子,比如說出去參加社區活動,跳跳舞什么的,王老伯怎么也融不進他們的圈子。
“家里通了燃氣,但我還是習慣燒煤?!蓖趵喜粫锰烊粴鉅t灶,可兒媳婦說煤炭污染大,所以只能強迫自己適應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但是,自己已長期養成了農村的生活習慣,也不可能一時半會地就能改得過來,每走一步都感覺舉步維艱,所以,常常會唉聲嘆氣、憤怒,王老伯也看得出兒子媳婦的抱怨,說是接自己來享清福的,可是,卻鬧了這么多的不愉快,作為王老伯也感覺很郁悶。
專家解答:
傅歌【惠智心理咨詢學校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王老伯的問題,在當今城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這涉及到老年期的社會性變化及退休前后的生活變化。老年人退休后,由原來整日為工作而操勞奔波,轉而過清靜安閑的生活,這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生活事件。
夫妻關系中更多的是一種伙伴關系,“老伴老伴,老來相伴”?,F在王老伯老伴去世,孤獨無靠。兒子媳婦為了照顧老人,把他從農村接來城市居住,體現了兒子媳婦的孝心,值得肯定,但是方法有待商榷。退休以后,隨著工作壓力的消失,作息時間的改變,人際關系的變化,使一些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老年人感到悵然若失,手足無措,煩躁不安,沉悶抑郁,有的甚至還會發生生理失調,這就是所謂的“退休綜合征”。
所以,對于很多臨退休的老年人來說,要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準備;生命不息,活動不止;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坦然面對死亡,死亡的目的不是為了死亡,而是為了更好地活著。對于發生在老人身上的的情況,我們先要正確認識父母的心理是一種老年人正常的狀態。我們要幫助他們調適好自己的心態,走出糾結、郁悶的心理狀態,然后對父母順勢開導,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作為子女要多傾聽,讓老人宣泄也是溝通的渠道,告訴老人:別把整個生活都泡在苦水里??创彝ゲ恍业淖詈棉k法是適當參加一些社會交往活動,讓老人擺脫心理空虛。層層釋疑,讓父母放下心理包袱,而顧影自憐,只會加重自己的煩惱,放下抱怨才能輕吻幸福。
傅歌還例舉自己的例子說:我的父母親原來也是從1987年從桐梓縣來遵義居住,5年前母親因病去世,父親獨居,我們就張羅給他老人家找了個老伴,各方面還不錯,老父親快90歲的人了,身體依然硬朗,各方面還不錯,還可以自己上街買菜,到紅軍山上去挑水等,我們兄弟姊妹經常去看望老人。作為兒女就要采用一些方法,鼓勵父母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我每次到自己的父親那里,哪怕我身上帶有鑰匙,還是只敲門,在門外耐心地讓老人家自己來開門,我這樣做就是讓他(她)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另外多做感情投資,比金錢投資更重要。用樂觀的情緒自救,放松一些,生活更美好。除此之外,朋友之間也能為老年人提供另一種不同形式的社會和情感支持,如一起下棋。老年人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超過與家庭成員在一起時的快樂,因為和朋友在一起時,你是自由的;而與子女在一起時,你有意或無意地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對方的期望。作為兒女,您要學會理解父母,多花一些時間和父母在一起,慢慢地聊家常,而不是只去找錢和花錢。要告訴他們:學會與煩惱相處,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接納,更好地相處。實際上,我們的父母為了節約,做出一些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卻是好的,要講科學,要注意衛生,比如馬桶的使用方法,慢慢地就習慣了。我們也要問問自己:怎樣做才是真正的愛父母?作為兒女,還要學會了解與掌握老年人的心理調適的技巧:老年人退休后,由原來整日為工作而操勞奔波轉而過清靜安閑的生活,這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生活事件。適應退休的過程可以分為4個時期:即期待期、退休期、適應期和穩定期。在人際關系的變化上:存在夫妻關系:與子女的關系:與鄰居、朋友的關系等新情況。在人格的變化上:存在不安全感、孤獨感、適應性差、拘泥刻板以及趨于保守和回憶往事等情況。這些都是老年人一些正常心理現象。王老伯的兒女門街老人進城來居住,這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體現,但是一切要順其自然,睡著時間的延長,相信你們一家人會慢慢地適應各種變化,慢慢地好起來的。
詳情請登錄以下網點查詢: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畢節人才網 黔ICP備09003115號-1
地址:畢節人才市場 EMAIL:795955362@qq.com
Powered by PHPYun.